假設世界中,神秘的”塞壬生物”將人類拖入陰暗深海,人類為重拾昔日尊嚴,即便各組織間曾有過歧見,如今卻齊心協力,共享科技資源,聯合創設了第三方軍事組織「碧蓝航线」。經過從明星主角到被揶揄為「跳票之線」的過程,《碧藍航线》終於在近期雙平臺問世。

【遊戲核心:從返還海洋解放的艦娘中踏上勝利之路】 strong> p>
玩家化身為智慧勇敢的指揮官,在與可愛的艦娘緊密配合的征途中,共同進退、互有開玩笑卻又不失情感交流,在這過程中不僅追求人生勝利組之路,也逐步揭露劇情背後隱藏的海域內鬥爭與陰謀。這些融合了濃厚後宮趣味與機動戰術元素的設定,在動漫遊戲作品中並不少見,然而成功案例卻可說是屈指可計。要達成類似《機動戰士鋼彈》系列在後宮風格作品中的般傳奇地位,角色的塑造尤其重要。
首先進入遊戲畫面,完成新手教學程序後,玩家得挑戰一名驅逐艦作為陪伴左右的秘書艦,並在該程序中初步體會「傲嬌術語」、「三無風格」與「母性語氣」等多種角色個元特徵匯集。

在遊戲界面上,這三位女主角會透過動畫形式初次亮相,而在非戰鬥的日常使用情形中,也常能觸發包含CV配音的交談對白,不僅可選擇逗趣互動,還能促使她們給予即時的回應。(需留意的是,部分艦娘配音目前尚未全數進場,未來將有望更新)

center>
其餘潛在的副艦角色,則會以精緻的靜態插畫(CG)呈現,每個也配備了能回應玩家操作的對話演繹機制。

《碧藍航线》在二次元形象打造上不遺餘力,各類女性角色應有盡有,即使是對白與回應本身就已呈現多樣化,甚至是察覺到重複節奏的謎樣設計,更能滿足玩家的多元期待。可說是往”萌系指揮艦隊”或”女王式航母隊”等不同路線發展,視個人選項而定。
【聲色魅力:強大製作班底+精選聲優化身艦娘魅力】
大多數玩家首度接觸此遊戲,會被其過場動畫與遊戲載入動態所吸引。不少玩家甚至在未上線時就趨之若鶩,大力向親友好友推薦,也有為了追艦娘圖鑑而每晚投入大量時間(傷肝)者。雖然缺少被大破後被重置圖像與升級視覺的角色(部分人認為這點有缺憾),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其優秀的立繪。


除搶眼的原創手繪風格與角色面貌,聘用這種超有人氣的CV投入角色翻唱配音,已是近年二次元劇情手機遊戲中的常見操作SOP。代理廠商bilibili在二次創意思維上屬熟門熟路,透過配音優勢吸引大量粉絲進場與忠實投入。

畫面風格在手繪與可愛Q版間靈活變化,配合輕快的配樂與俏皮口吻,是《碧藍航线》兼具骨架與血肉的東南亞版(台灣版)遊戲形象。
【遊戲系統:跨越C-like風潮傳統手遊的創造性融合】
《艦娘總集Project》所採用的卡片扭蛋式遊戲取得異樣成功後,《碧藍航线》雖然是後繼者之一,卻在開發與執行上並未重蹈覆轍模式。這可說是前人經驗的一種加分減分精準操作。
該遊戲站在C-like經營遊戲概念與傳統手遊發展軌跡之間進行緊湊的創造。
一面,我們有以角色魅力與等級提升為核心的抽卡保底模式:手動組隊、艦船建造與遠征系統,也包含自動演算並消耗系統記憶體(遊戲資源)的規則。另一方面,又引入了從題庫無限抽獎般的資源管理系統:使用日常資源換取金錢與虛擬燃料之類。

符合C-like特質的系統:艦娘建造、抽卡、裝備與技能演進。
首度接觸艦船需透過”建造”系統達成,此系統向來被理解為類似抽獎卡牌遊戲,但卻加上了建造消耗資源與演算時間的特殊設計,新船轉化率受每日任務限制,有效控制無謂刷船行為。

此外《碧藍航线》保留了駭人聽聞的抽取系統,透過推演獲得主要艦型,但與一般卡池一次只能得到碎片不同,這裡是近乎完整艦船的獲得到手。如何獲取船隻完全是機會問題(看臉),但也不是一味死等,透過不斷執行任務,最終總能得到獎賞。再者還可用”神奇變形方塊”與輔助資源進行大規模建造,雖然橙色艦艇的好感度重置機率7%不錯,但大建過程有可能出現六艘重複艦隻這種非樂趣事件。

對玩家來說,裝備與技能課更為重要。遊戲的裝備取得需要經過手繪風圖案與精細的關卡過關步驟,攻擊效率與防禦等級全仰賴裝備品質來表現。

center>
主要來源係數從設計圖費用、對戰掉落、與每日進度論賞來取得,聽起來相當熟悉又令人期待。
裝備則分為三個難易度(T1、T2、T3),並用星號數量化差異,擁有更高等級裝備意味著在戰鬥中可取得對敵更大優勢,甚至在同樣武器交戰時完全掌握勝利主動權。

而最基本的技能提升,則需要透過收集各艦娘使用報告,並在“戰略學院”中逐步投入科技演化資源才能完成。

center>
遊戲的必備系統,必須提到STG(彈幕射擊)演算機制。
艦隊被分為三支:指揮官本隊、前鋒隊與主力量艦隊,這三支各有不同目標。基本上前排是能自由操作前進後退的戰術指揮艦,後排則提供遠程火力支援,而處於中央的旗艦除了能夠額外出擊,還有技能加成效果。在戰鬥中陣亡的艦員支持靠自動修復,不須像部分過往作品那般返廠重頭來過。

跟着來的是副本與地圖探索系統。養成向遊戲怎能缺少刷圖結構?戰鬥左上方的Auto(自動作戰)按鈕,算是現代戰艦遊戲常見操作,就像通關經驗豐富的駕駛,乖乖幫我們刷資源維持心情愉快。

雖不是創舉,但這款擁有STG代碼行走步战斗的養成遊戲,在通常採用回合制、或自動演算泛濫的市場中,確能讓玩家眼睛為之一亮。(將裝備與角色角色特性進行策略性搭配,效果會更加出色)
遊戲還加入了一組養成模組:居住空間與教育廳系統。見過偶像大師系列中的宿舍情節,然而碧藍的「後宅」比起CESS GG那類作品,就得算是比較基礎、稍嫌單純之類。玩家在此透過投喂維持艦娘們的活力與好感度維度,需要常常補給,否則就會哭著喊著肚子餓扁了,看來真是得對那些日日經歷炮戰的強者們多多說聲對不起!
《碧蓝航线》後宅空間:與艦娘們一起療癒生活

取得指定任務即可獲得家具代幣,用以裝飾後宅,情境隨環境逐步升級,同步提升生活回報效率。(是不是請賜我一個別人家的後宅投喂對象…不能這樣對比emmm)
同樣地,教育廳則可將資源投入到校內商店與食堂,從每日刷新獲得遊戲錢幣、石油(特殊資源)、補充裝備或進階技能的機會都包含無內不包。(再一次強調,這一組原創會所很成功)
《碧藍航線》公司組織:後宅之外還可今教育廳增能

center>
聊完特色的後宅與教育模組,我們再看看與傳統手遊分進合擊的部分——也就是說,有很多沒什麼新意的地方。
三種相依存的遊戲資源(石油即活動能量、金幣、計程車費用),大型艦隊組織功能、戰績榜商城、收錄所有艦娘的成就系統…這些大家印象深刻的元素《碧藍航线》都有具現化。
《碧藍航线》傳統手遊特色:獎勵夠多但辨識度不足

整體而言,對於不常儲值(扣錢)的玩家,在遭遇刷圖時並非不可逾越的天塹,然而只要有錢(儲值)就會變強的法則,依然是台灣遊戲市場炒作強度的普遍現象。大儲值者獲勝更快,往往在每次數據對玩家個別劇本都呈壓倒性優勢。
【最終集論:Navigator(指揮官)之問與遊戲命運】
《碧藍航线》從測試期、封測期到正式上線,經歷了不少波折,卻也持續承載著二次元愛好者們的殷切期待。它的成功,不靠運氣看作品本身,也就是說穿了,該團隊選擇的方向,是為將市場上兩大流派優點銘认,並設法淘汰劣質特徵。眼前剩下需要解決的難題,便是希望玩家基於對STG遊戲模式的接受度、考量遊戲中儲值與劇情內容重疊問題,以及團隊實力與天命運勢的總和。
《碧藍航线》遊戲主畫面,即時催促玩家持續航海

“嘀、嘀、嘀~~”皮膚紙無聲打開手機,才猛然間由夢中驚醒,抬頭看時已近深夜,原本還沉浸於開心成為人生贏家的心情,瞬間因為這通通知又該花時間打遊戲的訊息到訪,握緊拳頭,也即刻為今日的出擊做好準備,我今天,勢必要駕駛出一搜橙色好艦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