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Ware前製作人談《龍騰世紀》衰落與《影障守護者》開發困境

前BioWare製作人馬克·達拉(Mark Darrah)的訪談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位曾經擔任BioWare製作人的職業人士似乎到了能夠坦率討論他認為《龍騰世紀》系列出了哪些問題,以及最終導致該系列走向終結的一連串小災難的地步。

達拉提到,《龍騰世紀:影障守護者》是四款遊戲拼湊而成的產物,而且這些拼湊的地方顯而易見。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句話之前的一番言論更是震撼人心:“假如EA當時把優先級放在《聖歌》而非《龍騰世紀》的話……唯一的影響就是在我轉任《聖歌》項目時,完全取消這個計劃。”

提供一些背景:達拉於二零一七年接替了執行製作人的職位並正式轉戰《聖歌》,當時《影障守護者》(當時稱為Dreadwolf)已經開發約兩年。

達拉的說法並非出自敵意,相反地,他將這種身份定位不清歸咎於一開始的草率決定。《影障守護者》最初被設計為一款服務型遊戲。“它承擔著成為服務型遊戲的巨大壓力,在沒有執行製作人的情況下運行……因此吸收了很多至今仍存留的部分……部分原因在於它似乎總是距離發售僅剩一年半的時間。”

達拉後來稱《影障守護者》為一個“僵屍”項目,處於一種永遠逼近發行日期而不便徹底重組的狀態。

這基本上和達拉在採訪中較早時段說法一致——他提到當一家工作室專注於製作自己的遊戲,EA旗下的遊戲會變得更好。當然他也承認這種策略可能提早判了系列的死刑,但這或許是一個值得冒險的風險。

“如果這樣的話,雖然不是沒有機會,但如果《聖歌》成功推出,我們再去嘗試從零開始開發《龍騰世紀》,EA可能會說‘不,我們不再需要它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根本不會有《龍騰世紀4》。”

然而,如果EA確實同意進行下一步的話,“那麼在此情況下,你就不用背負之前的所有包袱……其中很多是多人模式和服務型的內容——雖然後來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並努力改善了,但那曾是它的基礎。”

達拉還談到了《影障守護者》漫長而苦澀的開發過程。他以雷神電影系列(包括《黑暗世界》、《諸神黃昏》和《愛與雷霆》)為主要例子來說明:“《黑暗世界》大約在《審判》時期上映,當時人們反應平平;而《諸神黃昏》則是在《龍騰世紀4》開發初期上映——所以那時正值最高峰時期,人們喜愛這種從傳統黑暗IP轉向更明亮、俏皮的風格。”

要在時間線上標明清楚,《雷神:諸神黃昏》於二零一七年上映,正是《影障守護者》開始開發兩年後。

“但我們還有多年要熬下去,如果你沿著雷神系列往下看,你会发现直到《愛與雷霆》在《影障守護者》發售前上映了……我們幾乎可以用雷神系列來標記從‘我們喜愛這種風格’到‘我們對此痛恨至極’的轉變。”如果錯過了《愛與雷霆》,那你確實沒有損失什麼。它被認為相當乏味。

達拉總結道:“這款遊戲開發時間太長,它的基調已經偏離、過時了。”

“它並非故意模仿漫威風格,但確實借鑒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它非常‘漫威化’,而且正在承受人們不再真正想要這種風格的後果。”

或者說,那條預告片“在二零二零年會是一條更好的預告片,而不是在二零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