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行動7:科幻與恐怖交融的全新冒險!

你還記得《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6》中的那些驚奇且離譜的任務嗎?比如說對抗會變形的怪物,或是潛入他人腦海尋找真相之類的情節嗎?那麼請做好準備吧,《黑色行動 7》,這款由Treyarch 和 Raven 聯手打造的新作,將帶來更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情節。

該遊戲設定在2035年,與以往的軍事風格大相徑庭,玩家被帶入一個充滿尖端科技和超現實恐怖元素的近未來世界。這個科幻場景既奇特又詭異,打破了系列作品的一貫框架。

不僅僅是在單人戰役模式中有所變化,在多人遊戲和僵尸模式方面也將迎來許多新內容以及重要調整。開發者表示在線玩法會有大規模革新,同時還將提供大量的全新劇情任務。至於這些變革最終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還有待觀望,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使命召喚》決不是一部敷衍的作品。

「剛才天上掉下來一把巨型砍刀?」這時,扮演海豹六隊成員之一的演員邁克爾·魯克喊道。說完這句話後,一柄9米長的巨大砍刀突然插進了他面前的地面上。「沒錯,邁克爾,你沒有看錯,」邁克爾在《黑色行動 7》中再次飾演角色邁克·哈珀,這個角色初次亮相是在《黑色行動 2》,如今已經變得更加蒼老。

除了邁克爾外,還有其他兩位熟悉的面孔:埃里克·薩缪尔斯和大衛·梅森,其中後者改由科幻劇《英雄》的演員米洛·文堤米利亞扮演。第四個角色是來自紐西蘭的新角色「50/50」,這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士兵,身上裝有仿生義肢。

他們一行人將執行什麼樣的秘密任務還有待闡明,但隨著故事的推進,他們需要跨越全球完成各項使命。其中一場關鍵情節將由《Sabrina 的驚心冒險》主演琪蘭·席普卡扮演的「公會」CEO 引發。「公會」是一家全球科技巨擘,自稱是對抗未來重大危機的最終防線。

那麼,那些從天而降的巨大砍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黑色行動 7》的任務場景不僅包括現實世界,還有由恐懼毒素引發的幻境。這種毒素似乎與系列反派勞爾·梅內德斯脫不了關係,在某些場景中,玩家甚至會見到超大的梅內德斯。

如果你覺得這個設定似曾相識,你猜得沒錯,據 T 組創意總監邁爾斯·雷利介紹,《黑色行動 7》這些關卡的靈感正是源自《蝙蝠俠:阿卡姆》系列中的稻草人。這種生化戰使得開發團隊能夠自由發揮創意,暫時擺脫了《使命召喚》以往以寫實風格為主的設計。

我看到了被瘋狂蔓生植物吞沒、充滿後啟示錄風格的走廊;還見到了像電影《盜夢空間》中那樣的空間延展、延伸到空中的東京公路。

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玩法,但僅從視覺表現力來說,《黑色行動 7》已經不弱於口碑良好的前作《黑色行動 6》,並且還帶有更豐富多元的創意。開發團隊承諾,玩法的多樣性會與這些視覺表現相匹配,如果他們能夠延續去年融合開放沙盒、間諜任務等元素的風格,這將是一大亮點。

這種非同尋常的場景當然需要搭配一些科幻感十足的新機制。儘管沒有《未來戰士》或者《無限戰爭》那麼強烈的未來感,《黑色行動 7》確實帶來了一些新玩意兒。

最讓我好奇的是其中一些移動性的機制,例如能夠跳到高空然後再以強大衝擊力著陸的「超級跳跃」(Mega Jump),或者用抓鉤攀上高處,以及蹬牆跳來抵達遠處的平台。雖說跑酷體驗沒有《泰坦天降 2》那麼酣暢淋漓,但任何能讓我聯想到這款傑作的玩法體驗,在我這裡都是加分項。

我們已經談到了奇異詭譎的部分了,接下來要說的是打破傳統框架的新設計。答案就在單人模式的兩大變革之中。

首先是「單機模式」其實並不完全是單機。與《黑色行動 3》類似,遊戲仍然可以全程單機遊玩,但同時也支持最多四人的合作。作為一名喜愛合作遊戲的老粉絲,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全部11個任務都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完成,包括全新的終局玩法。

另一大變革則是《黑色行動 7》的最終「任務」專門為反覆遊玩而設計。這個任務的地圖名稱為「阿瓦隆」,玩家需要逐步解鎖地圖中的區域,這些區域隨著進展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玩家目標是盡可能長時間堅持下去,然後安全撤離——聽起來有點像《現代戰爭》的玩法,但據開發團隊介紹,它實際上更像是一個「試煉場」。邁爾斯·雷利解釋說:「這裡沒有循環,重點也不是奪取資源,而是生存下去。這就是終局玩法:生存下來,帶著裝備返回,然後在開放地圖完全解鎖後再來體驗『阿瓦隆』的層層謎題。

從此之後玩家將踏上一段成長之旅:你需要不斷培養自己選擇的角色,讓他擁有足以完成最終挑戰的能力。你可以裝備其他劇情任務中不能使用的特長和技能,打造出符合自己的風格角色。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隊被全滅了,你會失去這名角色的所有進度。這種機制的目的是營造出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從而創造一個可以與《 destiny》團本相比擬、真正令人著迷的終局玩法。

這些變革的目的顯然是要提高《黑色行動 7》各模式之間的連貫性並盡可能吸引玩家長期遊玩。現在,單機模式也能獲取通行證經驗值了,部分武器皮膚只能通過單人終局玩法解鎖。

《黑色行動 7》的所有模式彼此相連,開發團隊強調這一點意味著他們投入了很多心血——據相關人員透露,《黑色行動 7》和《黑色行動 6》的開發工作是同時展開的。

得知這個遊戲是一個長期項目而不是匆忙完成的作品讓我鬆了一口氣。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我對这款游戏就很有信心了,畢竟去年的單人模式我非常喜歡。

為什麼最近很多人批評《使命召喚》偷懶?

「年貨」遊戲IP很容易被貼上「偷懶」「敷衍」「擺爛」的標籤。而由於今年夏季電玩節上《分裂之門 2》監製伊恩·普羅克斯的一段(說實話有點尬的)發言,這個話題又被再度炒熱。他在發言時提到,他「受夠了每年都玩一模一樣的《使命召喚》。

暴雪前總裁邁克·伊巴拉也持類似看法,他在推特上表示:「《戰地風雲》今年會碾壓《使命召喚》。但真正的好消息是《使命召喚》不敢再偷懶了,這樣我們都能玩到更好的 FPS 遊戲。

然而,儘管動視及其旗下工作室有很多可以批評的地方,但我覺得指控他們過去幾年在偷懶多少有些不公道——即使是我給《現代戰爭 3》(2023)的單人模式打四分的情況下。

當你看到《黑色行動 7》有多少新內容時,這種批評顯得特別站不住腳。開發組確實在努力提供新的體驗,至少在我看來,《使命召喚》並沒有偷懶。

當然,單人模式只是Treyarch 和 Raven 所提供的精彩內容之一,而另外兩款硬菜則是多人遊戲和喪屍模式。我們將在親身體驗後再詳細評論這兩個模式,但目前我們已經知道的是,兩個模式都做了不少重要更新。

多人遊戲新增了大量的新武器、新的連殺獎勵以及多張新地圖。例如配有槍管下掛式轉輪彈匣的雙發霰彈槍「Echo 12」;連殺獎勵「犀牛機器人」(一種可由玩家操控的重型機器人);共計16張首發地圖(其中13張為全新地圖)。

地圖池將通過後續更新不斷擴大,開發團隊透露Treyarch正在內部測試一張名為「監視公寓殺手」的地圖。據說它和《黑色行動 6》中受歡迎的監視公寓地圖一樣「混亂、快節奏」,並且有望超越其原版。

多人遊戲還加入了新的「遭遇戰」模式。該模式支持20對20的大規模交火,有兩張專為此設計的大型地圖。它們就像是縮小版的《戰區》地圖,玩家通過爭奪目標、完成任務來展開競爭,有點像《黑色行動冷戰》中的「火力小組」模式。

不過,對於這個新模式能否成功我持有保留態度。在《使命召喚》系列中大規模多人模式一直有些水土不服,《使命召喚》的優勢還是短兵相接的近距離交火。這種賽道或許更適合其他競爭者,尤其是今年的《戰地風雲6》聲勢浩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擔心遭遇戰模式可能會略顯黯淡。

此外,多人遊戲還有一長串細微調整,包括但不限於:

循環連殺獎勵改為特長。

戰術衝刺降級為特長而非基礎技能。

滑鏢、俯沖時不能開鏡。

架槍時身體可以側移。

每個武器都有自己的頂峰,升級後可以解鎖皮膚和專屬配件。

連殺獎勵可「超頻」:使用次數越多,越有可能解鎖小幅強化版。

新增三種混戰專精,允許玩家結合不同類型的特長而無需懲罰。

新增一種通用專家獎勵,可以將連殺獎勵轉換為三個自選特長,特長效果在比賽中獲得特定分數後生效。

此外還新增了一個「武器配裝代碼」功能,玩家輸入代碼即可複製他人分享的武器配裝,無需自己調整。

至於喪屍模式,《黑色行動 7》將首次完全發生在「黑暗以太」之內。初代四人組再次迎戰恐怖的喪屍大軍。目前公開展示過的內容還很有限,但對此有興趣的玩家可以期待大量新鮮感十足的內容。甚至備受喜愛的俯視雙搖桿射擊模式「死亡行動街機」也將回歸。

說實話,《黑色行動 7》充滿了驚奇和變革,無論是瘋狂的新單人戰役、大改的多人遊戲,還是情感濃厚的喪屍模式,今年的《使命召喚》確實非常有吸引力。儘管這些革新最終能否發揮良好效果仍有待觀察,但目前看來,稱它為擺爛顯然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