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展熱門新游:《夢之形》融合MOBA爽快戰鬥體驗

8月20日,德國科隆國際遊戲展(Gamescom,以下簡稱為科隆展)如期舉行。

作為E3停辦後僅存的世界級遊戲盛會之一,本屆科隆展的規模遠超以往。參展商數量超過了1500家,現場人流預計將打破去年的紀錄,達到約33萬人次,同時吸引了許多潛力新作。

眾多新游中,由《棕色塵埃2》開發商NEOWIZ發行、獨立團隊Lizard Smoothie打造的全新肉鸽遊戲——《夢之形》(Shape of Dreams),憑藉成熟的玩法和優秀的畫面表現,在現場迅速吸引了玩家的目光。

根據展會消息,《夢之形》宣布將於9月11日在Steam正式發售。

**MOBA+肉鸽,為爽快而生**

在科隆展以外,《夢之形》同樣獲得了全球玩家的廣泛關注。遊戲先前已於Steam推出DEMO版本,在僅三張主線地圖和一張支线任务地圖的試玩內容下,吸引了超過100萬次下載,並獲得「極度好評」的玩家評價。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款作品實際上出自兩名經驗尚淺的大學生之手。

《夢之形》之所以能夠吸引玩家,很大程度上在於它的「爽」感。

首先,《夢之形》作為一款俯視角肉鸽遊戲,在系統中融入了MOBA的概念。除了標準的鼠標操作外,開發團隊還引入了QWER鍵盤上的技能設定。

對於玩過《英雄聯盟》和《DOTA2》等經典MOBA遊戲的玩家來說,對這些按鍵應該不會陌生。但僅是鍵位設置並非「MOBA」的核心。

《夢之形》作為MOBA元素的存在,在於其技能釋放邏輯上。

該遊戲的技能,除了存在指向與非指向之分外,還有充能和持續施法等差異。此外,小技能與大招也有明確區別,而右鍵點選地圖移動的操作方式則更進一步貼近MOBA。

基於這套交互框架,《夢之形》通過移除技能資源槽和調整冷卻時間,摒棄了傳統MOBA的緩慢節奏,在遊戲中,只要技能準備好了就能立即釋放,並存在大量減少CD的手段,使这套融合了MOBA精髓的系統更趨向於高效率的動作玩法。

開發團隊曾在採訪中提到,《夢之形》曾投入一年半時間專注於調整操作節奏和打擊反饋,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抽影、頓影以及華麗粒子特效,為《夢之形》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覺與操控體驗。

當然,開發團隊也為了那些不熟悉MOBA遊戲的玩家提供了傳統的「WASD」操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夢之形》依然能提供高速高燃的爽快戰鬥。

**無限構築,肉鸽精髓**

《夢之形》中的技能除了帶來輸入端的爽快體驗外,也是遊戲核心肉鸽玩法的一部分。在Demo版本中就已經上線了63種不同類型、風格和等級的技能。

火焰、暗影、冰霜……這些元素之力將成為玩家擊敗強敵的重要工具;反傷、瞬移、刷新,奇門遁甲般的技能機制會讓玩家體驗到跨越一切的可能。

想像一下:如果玩家對角色的Q技能範圍不滿意?就直接在商店中換成全屏射線;厭倦了傳統移動方式?將四個技能欄都裝備位移技,體驗無限瞬移的樂趣。

此外,每個技能還可以嵌入名為「精華」的特殊符文。這些符文不僅能為技能賦予減CD、吸血等加成效果,更可以在根本上改變技能機制,讓大招變為充能神技或單體點殺技能變成群體秒殺。

《夢之形》提供了多名擁有獨特技能樹和角色特色的英雄,在Demo階段就有五名。

比如專攻近戰的「薄暮」,就可以通過殺敵刷新類似《英雄聯盟》刀妹Q技能的強突進位移,在生命垂危時進入覺醒狀態獲得極高的吸血效果。

每名英雄本身的技能樹強化,也是《夢之形》的一個重要局外成長內容。

可以說,《夢之形》,透過「英雄+記憶+精華」的組合,為遊戲肉鸽部分帶來了無比深度和自由度。近戰法師、暴力奶媽,在技能搭配下,任何一局遊戲都可能成為「爽局」。現在,在玩家社群中已經出現了諸如「平砍流」、「金光爆發流」等強力組合。

圖源B站@shikabane

**與夢共鬥,合奏詩篇**

在核心體驗之外,《夢之形》還設計了單人冒險和多人合作雙重體驗通道。

遊玩者可以沉浸在夢境世界的深邃敘事,也可以邀請最多三位伙伴進入四人聯機合作模式。

《夢之形》的聯機模式並非簡單地分攤難度。遊戲植入了豐富的團隊互動機制:治療鏈、增益效果疊加和群體控制配合,讓每場戰局都成為考驗團隊默契與攻克難關的舞台。

隨著右上角不斷飛速流逝的時間,單張大地圖網狀遭遇點與事件的出現,也為《夢之形》帶來了劍拔弩張的緊迫感。

如果從事肉鸽遊戲的玩家,可能會認同:肉鸽遊戲要想爽快,基本都離不開兩點——一是選擇策略要豐富;二是流程的新鮮感。

而從上手《夢之形》開始,這兩個要素就會密集地呈現在玩家面前。其在抓住肉鸽核心爽點的同時,又與MOBA的操作邏輯融合了起來,絕對是近年來質量較高的肉鸽遊戲。

產品負責人崔友赫表示,《夢之形》正式上線後將帶來更多內容,包括新的地圖、敵人和英雄等。可以預見,正式的《夢之形》將為玩家帶來更加精彩的MOBA肉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