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擊社《殺戮空間 3》評測:7 分

在體驗《殺戮空間 3》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感到疑惑:遊戲中剩下的內容究竟去哪了?這幾週以來,我與隊友一起沉浸在與變異克隆喪屍潮對抗的樂趣中,這種無腦砍殺的體驗確實令人上癮。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殺戮空間 2》老玩家,在戰鬥時總是不禁互問:「這真的是正式版本嗎?還是預售體驗版?」

不論你是喜歡合作遊戲還是單人遊玩,《殺戮空間 3》目前唯一的生存模式雖然有趣,但相比前作顯得過於簡化。現有的武器與職業系統足以帶來暢快感,敵人設計也維持良好的平衡——如果放任不管會形成尸潮造成威脅,而擊殺的回饋也非常過癮。然而當你很快地體驗完所有內容後,這種快節奏的暴力戰鬥樂趣便會迅速減退。

殺戮空間 3

《殺戮空間 3》的戰鬥體驗延續了前兩代的核心玩法,並為了適應更快節奏與網遊化趨勢進行了一些精簡。改良後的位移系統令人驚豔:側向閃避、攀爬翻越、衝刺滑铲等動作一氣呵成。你依然要在屍潮中劈砍射擊,在每波敵人進攻的間隙布置防禦、賺取金幣升級武器、護甲、彈藥、手雷與醫療包。

遊戲沒有線性劇情模式來調節節奏,首發內容也相當有限:僅有 6 個職業、30 種武器(包含匕首)、13 種敵人、8 張地圖和 3 個頭目。相比內容豐富的《殺戮空間 2》,本作可說是系列新手的友善入門選擇,但對於期待戰術深度的老玩家來說,不免有些失望。

殺戮空間 3

值得慶幸的是,荒誕刺激的戰鬥系統讓目前僅有的生存模式仍具可玩性。玩法簡單粗暴:撐過 5 波不斷增強的喪屍潮後,迎戰類似《星海爭霸》蟲族般的爬行女王或穿刺犀牛等頭目。據我某位組滿 5 人小隊的隊友描述(因時間有限我只拉到 3 人),頭目的數量會根據隊伍規模動態調整以保持遊戲體驗平衡。

遊戲中的武器為玩家提供了足夠的創造空間——即使是各職業的初始武器也威力驚人。例如工程師的多功能衝鋒槍、忍者的鬼刃與手里劍組合,或是全職業通用的匕首可說是非常強力。

戰鬥設計中同樣融入了一些值得細細品味的戰術:掌握特殊技能釋放時機,比如保留忍者的雷電蛇刃或醫療兵的治療力場來對付巨斧狂魔或女妖等精英怪;準確爆頭則會觸發華麗的子彈時間快速清場。多人聯機下的職業搭配雖然看似花樣不多,但只要默契配合就能帶來極佳的效果——比如神射先用冰凍手雷凍住屍群,忍者即可用太刀輕鬆將其切成碎片。

殺戮空間 3

得益於改進的物理系統,《殺戮空間 3》中的 13 種怪物不僅造型更加逼真,戰鬥反饋也更真實:它們死亡時會留下血跡並對環境造成破壞。爽快的擊殺效率讓你感覺自己無堅不摧,但真正的挑戰在於資源管理(彈藥/血量/手雷/職業裝備/特殊技能),避免被屍海淹沒。

噴酸怪和女妖的出現頻率明顯高於前作,半機械強化的電鋸怪等經典敵人也披上重甲回歸,還配備了電鋸與抓鉤的恐怖組合。在遊玩前務必做好心理準備:本作的血漿效果非常寫實,螢幕上的血液飛濺量堪比《最終幻想 10》過場動畫裡的水量。

8 張地圖的布局與美術設計各具特色,不過戰術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地形優勢:例如「車隊」地圖遍布炮塔,而「實驗室」的多層結構可利用滑索快速脫離中庭戰場(直接翻越欄杆則會墜落身亡)。我個人最喜愛「雷達站」,月光下霧氣繚繞的華盛頓森林背景讓人不寒而慄。

殺戮空間 3

除了普通難度外,還有兩個更高的可選難度考驗你對地圖、職業、武器與怪物機制的理解。世界地圖菜單中的「每周異變」模式會為喪屍添加隨機強化效果,我的小隊至今還沒能通過其中任何一場高難度戰鬥,可見其挑戰性十足。相信隨著我在《殺戮空間 3》中投入更多時間、提升角色等級、更熟悉遊戲機制後,最終以「煉獄」難度擊敗 BOSS 時,那種成就感絕對值得這份付出。

六大職業差異明顯:全能多面手突擊、火焰狂魔縱火、控場專家神射、近戰專精忍者、重武器專精工程以及專職奶媽醫療。雖然表面上看是合作遊戲的標準配置,但由於深度的技能成長系統、特殊能力與專屬手雷設計,加上允許跨職業混搭武器的設定,讓每個職業的遊玩體驗都獨具特色。

每個職業的初始工具也不盡相同:工程的多功能工具能啟動地圖上的炮塔、護甲櫃和滑索等興趣點;而醫療的針劑包則能在戰鬥中裝載額外的治療針,無需在每波攻擊結束後再去購買。

殺戮空間 3

開發商 Tripwire Interactive 將前作中透過遊玩累積的技能成長系統進行大幅優化——現在只需將職業升至 2 級(《殺戮空間 2》中要求 5 級)即可解鎖,之後每提升 2 級(原為 5 級)就會快速解鎖新的技能選項,目前的等級上限為 30 級。由於升級速度明顯加快,當你在連續完成多場戰鬥後返回基地時,面對某個職業突然出現的大量新技能選項,可能會產生一種琳琅滿目的選擇困難。

這都是好事,因為技能系統在各個領域都提供了適度的戰術加成,將角色推向特定戰鬥風格的同時,又不會徹底改變職業的核心定位。以忍者為例,這個職業的定位明顯是《殺戮空間 2》的狂戰士,使用如鬼刃、手里劍和雙武士刀等近戰武器,還能利用電擊陷阱干擾敵人行動。我將自己的忍者設定為格擋成功時回血,同時強化重擊傷害。如此一來,我便能更長時間使用初始武器鬼刃,無需再每波間隙前往商人處購買弓箭或短刀武器。

殺戮空間 3

我的神射玩法則正好相反,透過技能強化我將其定位為定点狙擊手:例如蹲伏時提升傷害,或是用冰凍手雷凍結敵人。無論使用何種武器,只要讓她遠離前線就能獲得戰術優勢。

遊戲提供了大量的策略選擇空間,我能提前規劃作戰方式,不必在技能選單中過多糾結。唯一問題是有一個奇怪的 Bug:當光標在技能選項上懸停過久時,整個 UI 會完全卡死,我只能完全重啟遊戲。

職業配裝的自定義選擇比前作更加深入,但代價是《殺戮空間 3》武器加入了品質系統。最讓我不滿的是其等級體系完全本末倒置:首先存在兩套成長系統,永久解鎖物品和遊戲內成長體系。永久解鎖透過基地內的軍械庫實現,可為每個職業的主副武器配置自定義套裝(這些套裝與預設套裝並存,只要在比賽中賺取足夠貨幣就能直接啟用)。

殺戮空間 3

預設武器品質從灰色到紫色不等,但該品質只限於預設套裝——基礎武器在軍械庫可永久強化到超強水平,而且只需一兩場遊戲就能集齊改造所需的資源。雖然高階武器相比低階預設配裝確實有所提升,但我和隊友反覆驗證發現:強化後的初始武器始終比需要儲錢購買的高階紫裝還要強大。

這就導致了畸形的經濟系統:你可以忽略掉一半的武器選項,因為只要收集(極易獲得的)製造材料,遊戲開始不久就能為任何武器解鎖所有配件,從而為任意職業製造性價比超高的灰色武器,在每局遊戲的早期取得後便無需更換。這使得對局中期的成長體驗變得枯燥乏味,因為那些本應作為升級目標的高價裝備反而像是自我降級。

好在四種品質的所有武器無論傷害數值,使用手感都足夠出色。只要配合正確的技能加成和玩家戰術,便能完美契合各個職業的遊戲風格。無論是工程威力巨大的等離子砲,還是縱火那把對飛天敵人和上述提到的穿刺者頭目有奇效的龍息霰彈槍,皆是如此。

殺戮空間 3

我特別喜歡設計精良的基地區域,這裡提供了遊戲間隙和簡短教程期間的休整空間。無論是試驗職業配置、武器改造、靶場試槍、搭配外觀、還是查看季票和選擇任務,這裡都是核心場所。站在任務終端前從世界地圖規劃路線的體驗,確實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地融入進了《殺戮空間 3》的世界之中。

類似《殺戮空間 2》目標模式,本作將帶有劇情要素的支线任务直接加入到了生存模式。包括「在某個地區掃描所有貨箱」、「擊殺 10 個某種特定敵人」或「累計奔跑多少米」之類的任務目標,基本上就是這些。完成支线任务能獲得獎勵的製造材料、戰鬥通行證點數和經驗,用於在基地解鎖武器配件、通行證獎勵和職業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擊毀監控攝影機和自動販賣機等隨機設備也能獲得額外材料,雖不多但為遊戲增添了更多趣味。

殺戮空間 3

透過正常遊玩就能輕鬆完成這些支线任务,不過其主要作用只是補充背景設定和提供更多戰利品。實際上《殺戮空間 3》的劇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不是有一個詳細記載了角色、武器、敵人類型和背景故事的厚重編年史系統,我甚至都沒意識到遊戲中還存在敘事元素。但這就是我對本作的期待:對於這個場面浮誇、動作火爆而且毫不掩飾血腥元素的遊戲系列而言,有時反而能成為「少即是多」的優點。

基地中也有現代多人射擊遊戲常見的服務型內容:可以在此開啟跨平台聯機功能,運作正常值得讚賞;當然還有內購商店。目前僅輪換出售少量外觀裝飾物品,類似《暗黑破壞神 4》首發時的商店規模。我只打開過一兩次就失去了興趣,可以說商店內容沒什麼存在感,完全不會影響遊戲的核心玩法。

既然談到服務型內容,我還沒有怎麼碰過戰鬥通行證——角色的外觀自定義也極為有限,目前只能更改頭盔和護甲的皮膚。基本上就是花幾十塊兌換 500 點遊戲幣購買那些無關痛癢的外觀。這套內購系統逼氪嗎?我看未必。但其存在一定會讓玩家有少量不滿。

總結

Killing Floor 3 - Screenshots and Specialists

《殺戮空間 3》作為一款打磨精良的續作,在巧妙精簡前作設計的同時,又難免透露出一些內容空洞。其合作射擊體驗優異,職業區分鮮明,在與隊友們共同掃蕩屍潮的過程中,我們確實享受到了酣暢淋漓的戰鬥快感。但僅有的 8 張地圖、6 個職業以及亟待調整的本末倒置式武器成長系統,讓本作更像是一個扎實的「預售體驗版」而非完整發行的正式版。遊戲的基礎框架紮實,如果 Tripwire 工作室能夠像《殺戮空間 2》那樣持續更新內容,那麼本作未來有望成為非凡之作。不過就目前而言,這款遊戲至少能提供足夠周末消遣的精彩體驗。

優點

  • 職業區分明顯,合作射擊體驗優秀
  • 成功延續了系列的一貫特色
  • 全新的物理引擎顯著改善了戰鬥氣氛

缺點

  • 內容相當有限
  • 經濟系統平衡性有待調整

評測成績

《殺戮空間 3》作為一款打磨精良的續作,在巧妙精簡前作設計的同時,又難免透露出一些內容空洞。其合作射擊體驗優異,職業區分鮮明,在與隊友們共同掃蕩屍潮的過程中,我們確實享受到了酣暢淋漓的戰鬥快感。但僅有的 8 張地圖、6 個職業以及亟待調整的本末倒置式武器成長系統,讓本作更像是一個扎實的「預售體驗版」而非完整發行的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