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擊社《馬里奧卡丁車世界》評測:8 分

在遊戲發售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我已經在《馬里奧卡丁車世界》中投入了超過35小時,卻還是無法停下來,這足以證明這款遊戲擁有不俗的品質。作為十幾年來首部全新的《馬里奧卡丁車》系列作品,它為這個系列注入了一股新鮮空氣,但有趣的是,讓這款遊戲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並不是那些光鮮亮麗的新功能。

當我在那些優秀的傳統賽道上競速,一邊躲避烏龜殼,一邊努力保持領先時,我覺得這就是《馬里奧卡丁車8 豪華版》那款完美遊戲当之无愧的接班人。然而當我放空大腦,在風景宜人卻略顯單調的開放地圖上閒逛,或是在那些分割大獎賽賽道的超長直道上悠閒兜風時,《馬車世界》並沒有證明「開放世界」是《馬里奧卡丁車》系列向前發展所需要的衝刺道具。

幸運的是,它依然繼承了奠定這個頂級卡丁車賽車系列傳奇地位的傳統優點:令人驚嘆的細節處理、現象級的配樂、易上手但有深度的精準操控,以及讓本地多人遊戲充滿歡笑的持久魅力。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的畫面、聲音和手感都非常美妙。作為 Switch 2 的主打首發遊戲(抱歉,《秘密展》,你的咖位還不夠),《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無疑肩負著證明 Switch 2 性能的重擔,它必須流暢運行,並呈現出精美的畫面,而它也確實做到了。

無論是底座模式還是掌機模式,單人遊戲的幀率都非常穩定的 60fps,在無縫切換、沒有載入畫面的開放地圖上,表現依然堅挺。

雖然畫面稱不上震撼人心,但這種帶點誇張的畫風在 4K 電視和 Switch 2 本身的 1080p 屏幕上都很養眼,Switch 2 新硬體提供的更高解析度明顯讓《世界》受益良多。引用一位著名 Miiverse 用戶的話,《世界》的「水面效果令人驚豔」(水面還對道具特效有反應,例如藍烏龜殼的爆炸),這讓我非常期待一部全新《水上摩托》。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在 150cc 級別的比賽中,操作手感很棒,雖然漂移的精準度不如《馬里奧卡丁車8 豪華版》,但在習慣之後,我也喜歡上了新的手感。我完全不懷念賽車自定義系統:《世界》中豐富多樣的卡丁車、摩托、越野車、雪橇都很好看,省去了選擇車身、輪胎、滑翔翼的環節,可以為所有人節省時間。

在連玩了 11 年同一部《馬里奧卡丁車》之後,需要花一段時間適應新遊戲是很正常的,但我已經很滿意《馬車世界》的手感,並期待在這個主機世代中掌握它的各種進階技巧。遊戲中充滿了令人愉快的細節,比如推搖桿時卡丁車的扭動、使用閃電道具後降下的雨水、各個角色在使用空中特技時的可愛動畫等等。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任天堂式的魅力在這裡得到了全面展現,不過在《世界》的整體氣氛中,最出彩的部分當屬非同凡響的原聲音樂。任天堂為《馬里奧卡丁車世界》準備了 200 多首全新編曲的配樂,裡面的每一個音符都在幫助譜寫一首獻給馬里奧歷史的情書,你可以聽到對《超級咚奇剛》和《耀西島》等 SFC 時代遊戲的致敬、對幾乎每一代《馬里奧卡丁車》的致意,以及新賽道裡的全新曲目。

我們還不知道今年是否會有一部紀念初代《超級馬里奧兄弟》誕生 40 周年的平台跳躍遊戲新作,但即便沒有,對於我這樣的任天堂老粉來說,《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的原聲帶已經可說是夢想成真,它是獻給我們喜愛的水管工及其親朋好友們的一份美妙賀禮。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不過這也是任天堂的許多奇怪決定開始逐個亮相的地方。在自由駕駛模式或者比賽的公路路段上,遊戲會播放原聲帶中的不同曲目,但你無法直接選擇你想聽的音樂。《馬里奧卡丁車8 豪華版》在首發時也沒有這個功能,但最終更新了音樂播放器,讓玩家可以自由欣賞那些爵士大樂隊風格的配樂。《任天堂明星大亂鬥》一向允許玩家選擇場地背景音樂,甚至《超級馬里奧 奧德賽》也允許玩家隨意播放收集到的音樂,所以《世界》在發售時沒有附帶這種功能實在令人費解。

美麗新世界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大幅革新了《馬里奧卡丁車》系列的傳統公式,將參賽人數從 12 人增加到了更加混亂的 24 人,同時擴展了特技系統,增加了「牆壁行駛」和「軌道滑行」等酷炫機制。但最大的變化還是那個廣闊的開放世界。它包含了 30 條精彩賽道中的 29 條(後面肯定會聊到那個例外)。這些賽道被一系列公路連接在一起。用於連接的路段包含偏僻的土路、車水馬龍的高速路等等各種路况。《世界》中的幾乎每一個模式都會用到這些公路,不過最終發揮出的效果並不盡相同。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大獎賽」模式針對開放世界作出了巨大的改變,而我並不是特別喜歡這些變化。以往的比賽形式是在四條不同的賽道上各跑三圈,而現在則變成了:第一場比賽還是傳統的跑三圈,但是從第二場比賽開始,你需要先在兩個傳統賽道之間的公路上行駛相當於兩圈的距離,然後再到傳統賽道上跑一圈。

這暴露了《世界》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之後,那些公路路段遠沒有傳統的繞圈賽道那麼有趣和令人難忘,而如果你想在 8 個杯賽中全都獲得三星獎杯,你會在這些公路中度過很長時間。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這些公路本身其實不算糟糕,事實上,其中一些路段很有意思,但它們普遍都是很寬的長直道,難度和趣味性都不如更加複雜的傳統賽道,而且這些連接路段在比賽中的佔比很大。

公路上依然有很多危險需要注意,車手數量增加到 24 名使得比賽變得更加混亂,賽道上會出現更多的烏龜殼和香蕉皮,這導致每場比賽有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了躲避對手的干擾上面,而不是專注於完美過彎和最佳路線。

如果是和朋友一起道具大亂鬥,玩起來依然會非常歡樂,但是在單人遊玩的情況下,對我來說,大獎賽的吸引力已經不像《馬車 8 豪華版》那麼有持續性了,在那個遊戲裡,光是提升技術所帶來的樂趣就能激勵我不斷嘗試突破自我。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用來保持玩家注意力的主要手段是「軌道滑行」「牆壁行駛」「蓄力跳躍」這三種新機制。誠實來說,我現在還沒有把它們用明白。這並不是因為我急著把評測趕出來——我真心認為,可能要再過幾個月,人們才能開發出這些新機制的全部潛力,而對於線上高段位對戰來說,它們的影響可能會遠遠超出人們現在的認知。

與《世界》的其他方面類似,這些跑酷機制在公路路段上並不是那麼有趣,不過在傳統賽道上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看到過一些很炸裂的計時賽影,它們利用軌道和牆壁開進了令人驚嘆的隱蔽捷徑,這讓我興致盎然地想要繼續鑽研這些新機制。

但是在複雜度較低、沒那麼刺激的路段上,有時候走直線才是最好的選擇,此外你也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記住每條賽道上的哪些軌道值得使用,哪些反而會讓你葬送優勢。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值得肯定的是,《馬車世界》確實嘗試了用其他方式增加直線路段的趣味性,例如衝刺板、吐道具的 NPC 車輛、會發射投擲物的小怪等等。這確實帶來了一些很精彩的時刻,比如有一個地方需要小心避開海中遊蕩的巨龍。但是在反覆玩了幾十場之後,我經常感覺到,在趕往下一個傳統賽道的路途中還是有太多時間只是在按著 A 鍵悶頭跑。這些公路路段現在已經讓我有每天上下班通勤的感覺了。

幸運的是,在抵達傳統賽道之後,你幾乎總是能得到一段很好的體驗。我在《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的 30 條賽道中度過的時間越長,它們就越令我讚嘆。它們的質量至少也能和《馬車 8》首發時的 32 條賽道打平。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現在我已經有了幾條特別喜歡的賽道,比如「?神殿」,在這條賽道裡,你需要用雲朵彈跳,還要在我們華麗的金色空中神殿中穿行,神殿裡有刺激的 U 形急轉彎,還藏著很多進階捷徑。新版「酷霸城堡」則是充滿了令人腎上腺素飙升的時刻,它會考驗你高速駕駛的能力,並提供了我見過的最令人興奮的終點衝刺。

另一個很亮眼的賽道是「碧姬競技場」,它充滿慶典氣氛,是和朋友們一起熱身的完美選擇。《世界》的賽道設計充滿了多樣性,例如有若干條賽道利用了《世界》的飛機和快艇形態(它們很好地替代了《馬車 7》和《馬車 8》的滑翔翼與水下駕駛)。快艇路段我最喜歡的一個特點是,每個起伏的波浪都可以用於起跳,入水時就可以觸發衝刺,非常爽快,百玩不厭。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現在我已經有了幾條特別喜歡的賽道,比如「?神殿」,在這條賽道裡,你需要用雲朵彈跳,還要在我們華麗的金色空中神殿中穿行,神殿裡有刺激的 U 形急轉彎,還藏著很多進階捷徑。新版「酷霸城堡」則是充滿了令人腎上腺素飙升的時刻,它會考驗你高速駕駛的能力,並提供了我見過的最令人興奮的終點衝刺。

另一個很亮眼的賽道是「碧姬競技場」,它充滿慶典氣氛,是和朋友們一起熱身的完美選擇。《世界》的賽道設計充滿了多樣性,例如有若干條賽道利用了《世界》的飛機和快艇形態(它們很好地替代了《馬車 7》和《馬車 8》的滑翔翼與水下駕駛)。快艇路段我最喜歡的一個特點是,每個起伏的波浪都可以用於起跳,入水時就可以觸發衝刺,非常爽快,百玩不厭。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還有好幾條賽道值得稱讚,不過我想專門夸一下整個遊戲裡最優秀的賽道(也是剛才提到的那個例外):彩虹之路。彩虹之路可謂電子遊戲中最著名的關卡之一,而《世界》對這個賽道的詮釋可謂系列最佳,這條賽道也成為了我心目中史上最優秀的《馬里奧卡丁車》賽道。

它自始至終都是一件傑作,我不想劇透賽道中的細節,以免破壞驚喜,但是有一個地方每次都讓我起雞皮疙瘩。它提供了不遜於《超級馬里奧 奧德賽》《王國之淚》等任天堂大作的結局高潮,全程像過山車馬拉松一樣跌宕起伏,我很高興任天堂再次突破了自我,創造出了如此優秀的賽道。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那些公路路段不感冒,那麼好消息是,「VS 模式」可以選擇傳統的三圈賽制,這提供了我幾十年來一直深愛的經典《馬里奧卡丁車》體驗。「計時賽」也採用了傳統的賽道形式。我很享受挑戰官方車影的成績、專注於學習賽道,而不用在意那些公路路段。可惜的是,目前沒有專門玩三圈賽制的 VS 模式線上房間,所以如果你主玩線上的話,還是要做好準備在公路上度過許多時間。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最能將無縫銜接的大地圖物盡其用的地方當屬新加入的「生存賽」模式。這是《世界》對《零式賽車 99》吃雞玩法的全新演繹,也是整個《世界》的亮點之一。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生存賽由 5 個不斷進行的公路路段以及目標地點的一圈傳統賽道組成,途中共設有 5 個淘汰點,每個淘汰點會淘汰掉排在最後的 4 名車手。這帶來了非常刺激的遊戲體驗,而生存賽感覺也像是支持開放世界大地圖設計的主要論據,因為傳統的《馬里奧卡丁車》賽道實在無法提供同等的緊張激烈感。在你一邊拼命想要擠進安全名次,一邊駛過乾旱的沙漠、被冰雪覆蓋的之字形彎道等等各種各樣的場景時,那種刺激感不是繞圈賽道可以相比的。

不得不說的是,生存賽的道具平衡性有點過於「橡皮筋效應」(一定程度上講,其實各個模式都是如此),雖然這算是系列傳統,但生存賽顯得尤其過分。所謂橡皮筋效應就是一種為落後者提供一定優勢的平衡機制,在《馬里奧卡丁車》系列裡,最明顯的表現形式就是排名靠後的車手更容易獲得好道具。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公路路段上經常有可以透過使用衝刺蘑菇或者無敵星來利用的捷徑,如果手頭有這些道具就可以少走一大截路。如果在恰當的時機持有恰當的道具,從第 20 名(或者更差)瞬間逆襲成第 1 名的情況並不罕見。每一代《馬里奧卡丁車》都會在「駕駛技術的重要性」與「道具箱的作用」之間尋找新的平衡,而大量直寬路段和 24 名車手的組合讓《世界》更加向後者傾斜,尤其是在生存賽裡。

這導致如果你抽到的道具不好,就很有可能會變成沒有防禦手段的活靶子,而新增的 12 名參賽者也惡化了這種情況。為了應對這個問題,《世界》縮短了遭到閃電等道具攻擊後的恢復時間,甚至被炮彈先鋒碰到也不一定會失控。但是你仍然很有可能在車隊中反覆遭受到攻擊,瞬間就掉到 24 名……然後又因為獲得強大的道具而瞬間完成反超,重新回到前排。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有時候,生存賽感覺更像是關於運氣和時機而非技術的遊戲,但如果你帶著這種心理預期玩,它依然很有趣,而且圍繞時機制定策略也很有意思。

平心而論,《馬里奧卡丁車》從來都不是一個標榜競技平衡性的系列,而且我相信,技術更好的玩家通常還是能夠通過更高效地運用道具而在比賽中脫穎而出。這不能說是壞事,只是變得不一樣了而已。

但如果你一向不喜歡《馬里奧卡丁車》或者《馬里奧派對》的運氣成分,那麼《世界》的平衡性也不會讓你特別高興。目前階段,沙袋戰術——也就是故意落後以獲取好道具,然后再一举反超——依然有效。但是我們還處於很早期的階段,我預計各種新的發現和新的平衡補丁(就像《馬里奧卡丁車 8 豪華版》歷年來的更新那樣)很快就會改變主流戰術。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無論道具的平衡性如何,《馬里奧卡丁車》總是在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最有趣,而本作也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依然提供了優秀的本地聯機體驗。與三位好友一起玩大獎賽或者 VS 賽時,雖然幀率會從 60 降到 30,但依然和一直以來的「馬車」多人遊戲一樣好玩。《世界》最好笑和最刺激的時刻就發生在 4 人分屏遊戲、坐在同一個沙發上互相大喊大叫的時候。

生存賽在本地聯機時也很有趣,不過如果有人在第一輪或者第二輪就被淘汰,就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加入下一局遊戲。在分屏遊戲時,在你被淘汰後,你的那一部分畫面就會變成觀戰模式,這意味著除了給朋友加油(或者哀嘆自己的失敗)之外,就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正因如此,我認為生存賽不會成為線下聚會時的主打模式,就像我的很多休閒玩家好友們在線下聚會時更喜歡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的時間制而非命数制那樣——大家都可以始終參與,而不用擔心只能觀看。

不過在你不能和朋友們線下聯機時,生存賽是單人線上遊玩的最佳選擇。與真人對手飆車遠比和電腦爭搶名次更加有趣。到目前為止,在我所有的線上比賽中,網路始終都非常穩定,包括在使用掌機模式的 Wi-Fi 連接時。

在與其他高手對抗時,我經常會屏住呼吸、用比平時更大的力氣按住 A 鍵,彷彿這樣就能讓我更快地衝過下一個淘汰點。抓住時機用一發烏龜殼淘汰掉其他玩家順便保證自己的安全時,那種爽快感僅次於成為整場比賽的冠軍。在我第一次獲得線上生存賽的冠軍時,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我的心跳在怦怦直跳。而在我以一名之差遭到淘汰時,那種不甘感讓我想要馬上再來一局。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遺憾的是,在線生存賽也暴露出我對《馬里奧卡丁車世界》最大的失望之一:在線聯機功能相當簡陋。你仍然無法先和朋友組隊,然後再一起加入一場公開的 VS 賽——這意味著幾乎總是有人要等待整整一輪比賽才能進入房間——而且《馬里奧卡丁車 8》的大賽功能徹底消失了。

在各種模式中,生存賽的情況是最糟糕的,與好友一起在線游玩的方式極為有限。如果你想和外地的朋友玩一局,唯一的辦法就是創建私人房間,其餘車手要么是其他好友,要么是電腦。在我的想象中,開黑應該是玩生存賽的最佳方式,然而你並不能組隊匹配,這實在令人遺憾。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任天堂這麼做估計是為了防止 8 人黑破壞其他玩家的遊戲體驗,所以我可以理解任天堂的初衷。但是早在很多年前,其他吃雞類遊戲已經找到了折衷的方式,比如將組隊人數限制在兩到三人,或者設定擁有特殊規則的天梯賽和非天梯賽房間。

任天堂將來很可能會透過版本更新提供一種解決方案,但是就目前階段而言,《世界》最令人興奮的新模式居然如此受限,這還是令人驚訝,特別是考慮到 Switch 2 的宣傳材料多么喜歡強調和朋友們「想在一起,就在一起」的情境下。你知道我有多想用紅烏龜殼把我的朋友淘汰掉嗎?

說到我們的老朋友紅烏龜殼了,《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的道具庫增添了一些不錯的新玩具,但是沒有過去作品中那種顛覆玩法的新道具。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我很喜歡用新加入的「錘子」砸暈對手,在使用這個道具後,你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扔出大量沿著直線飛行的錘子,在賽道上製造一片危險區域,這讓它們特別適合在長直道使用。我最喜歡的回歸道具是「羽毛」,它可以讓你高高跳起,這就提供了穩定的進入捷徑或者跳過溝壑的方式,如果能把握好時機,羽毛甚至可以用来躲紅烏龜殼。

新道具「卡美克」可以召喚出一堆酷霸王的手下攪亂賽道,並且可以將使用者前方的部分對手變形成《馬里奧》系列的 NPC,如果你自己被變形,還可以解鎖相應的角色。駛過 Yoshi’s 餐廳可以獲得新道具「衝刺食物」,使用後可以獲得衝刺效果,並且有可能解鎖角色的新服裝。但是這兩種新道具都與《馬車世界》最煩人的設計之一有關:可解鎖內容的獲取方式。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解鎖服裝和角色的方式都很奇怪,因為它們基本上不受你的控制。事先聲明,我很喜歡《馬車世界》稀奇古怪的角色陣容,包括《超級馬里奧陽光》裡的拋拋花仔這種冷門角色,以及最近火遍全球的「牛」。但除了透過完成大獎賽的各個杯賽來解鎖的角色之外,《世界》中所有需要解鎖的角色都是透過卡美克的變形來解鎖。為了解鎖全部角色,你必須跑在正確的賽道上,並且有對手使用卡美克道具,而且你剛好被變形。

服裝的解鎖也有類似的问题,雖然服裝本身很棒,但是很難判斷哪種衝刺食物可以解鎖哪一種服裝,基本上只能靠猜。無論是過於簡潔的地圖介面,還是非常難用的角色選擇介面(每種服裝都被當成單獨的一個角色,所以經常要翻好幾頁才能找到想用的角色,就像《王國之淚》的材料菜單那樣),都只能告訴你哪些角色還有未解鎖的服裝,並不會告訴你哪種衝刺食物可以解鎖它們。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沒錯,你確實可以參考 IGN 的攻略,但《世界》本身應該提供更直觀的資訊。不過瓦路易基有一套吸血鬼造型的服裝叫「Wampire」,成功讓我樂出了聲,所以一切還是值得的。我最喜歡的服裝是馬里奧紅白藍配色、帽子上有紅白機 logo 的「機械工」服裝,另外害羞幽靈王那件很有貴族範兒的「禮帽」服裝也是一個亮點。

自由駕駛

我還花了很長時間在「自由駕駛」模式裡到處亂逛。自由駕駛是一個令人愉快,但是沒什麼創意的開放世界自由探索模式,它透過「P 開關任務」「碧姬獎牌」和「?板」在整個地圖上提供了幾百個挑戰和收集物。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其中最有吸引力的就是 P 開關任務,這是一種需要在限時內完成的挑戰,任務內容包括基本功教學、考驗跑酷機制的熟練程度等等。大部分都夠有趣,值得完成,其中有一些相當有難度,需要多次嘗試,但是我見過的幾十個 P 開關任務都遵循幾種固定的模板,比如收集所有的藍金幣、在限時內抵達終點之類的。

其中確實有一些例外,比如相當有難度的特殊技巧測試,但在僅僅玩了幾個小時之後,我就感覺我已经見過了 P 開關任務的所有變種,整個自由駕駛模式也令人失望地缺乏驚喜。但我還是很享受收集碧姬獎牌的過程,因為它們往往放在難以到達的位置,需要認真思考才能拿到,這正是我原本對這個模式的期望。

總體來說,我還是喜歡自由駕駛模式的,但我很快就意識到它只是一個輕鬆、有趣的配菜,而非《馬車世界》的正餐。大部分情況下,我只會在兩場比賽的間隙到自由駕駛模式裡跑上幾分鐘。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但是在你想要判斷自由駕駛模式的完成度時,就會感受到一股令人沮喪的無力感。開放世界地圖上散佈著幾百個 P 開關,但除了地圖介面會顯示一共完成了多少個任務之外,完全沒有其他查看整體進度的方式。現在我完成的 P 開關任務已經達到三位數,但我完全不清楚我清空了哪些區域,以及哪裡還有沒完成的任務。

除非你能過目不忘,記得每一個做過的 P 開關任務,或者你願意地毯式舔圖,又或者使用 IGN 的地圖工具進行記錄,不然全清地圖的難度相當高。這種不用心的態度證明了任天堂自己也把自由駕駛模式當成《世界》的配菜,而比賽才是真正的主菜。自由駕駛模式中的所有獎勵都是貼紙,它們看起來很酷,但用途有限,因為賽車上面只能貼一張,而且貼紙總數達到四位數,數量不亞於「呀哈哈」,所以目前我沒有集齊它們的打算。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如果我是一個正在過暑假的小孩子,自由駕駛可能會成為我最喜歡的模式。它提供了很多簡單而不帶目的性的樂趣,比如變成一輛半掛卡車橫衝直撞,或者看看自己能滑翔多遠,能不能飛到一個以前沒有去過的地方,這種簡單的樂趣令人愉悅。這個開放世界確實有一種天真爛漫、充滿活力的感覺,對於喜歡發揮想像力自己編故事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棒的遊樂場。

在我小時候,我曾經在《馬里奧卡丁車 64》的計時賽裡亂跑了好幾個小時,只為了看看我能開到哪裡,所以我很清楚深入探索一張巨大地圖的樂趣,但我只希望地圖中的內容更加有多樣性,有更加誘人的解鎖內容,並且有更加方便的進度記錄工具。

儘管我對自由駕駛有些失望,但如果將來它能獲得《卡比飛天賽車》「城市對決」模式那樣的口碑,我也不會感到意外,因為到處亂逛、瞎搗鼓、進行各種實驗本來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且「倒帶」功能的存在意味著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尋找新捷徑。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但是與《卡比飛天賽車》不同的是,令人失望的是,本地多人遊戲時基本上不能一起自由駕駛。確實有一種變通的方法:在進入房間等待本地聯機或者線上比賽開始時,最多可以有兩名玩家一起在開放世界裡自由駕駛,但這張地圖裡沒有 P 開關,而 P 開關基本上是自由駕駛模式最主要的玩點。你們依然可以一起兜風和拍照,但考慮到進入本地多人自由駕駛的麻煩程度,這麼做有些不值得。這又是一個《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的多人遊戲以奇怪的方式令人失望的例子。

最後是「對戰」模式,這個模式算是中規中矩,但沒有過人之處。目前僅有「氣球對戰」和「金幣收集」兩種玩法,大部分地圖都是現有賽道中的一段封閉區域,而不是單獨設計的專用地圖。雖然比 Wii U 版《馬里奧卡丁車 8》那個令人無法接受的對戰模式強,但與《8 豪華版》相比又大幅縮水。目前它給人一種「為了有而有」的感覺,但如果你真的很喜歡戳氣球的話,這個模式的質量也算過得去。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目前《世界》還缺少很多東西,還不足以完全取代《馬車 8 豪華版》——反正這兩個遊戲可以在 Switch 2 上隨時換著玩,所以暫時也沒有徹底取代的必要性。但我希望這只是《世界》的起點,我希望它能效仿《馬車 8 豪華版》的先例,在未來幾年裡持續更新內容。(任天堂還沒有提及 DLC 的計畫,不過現在才剛發售,沒說也很正常。)

除了我前面提到的聯機功能太簡陋之外,缺少超高速的 200cc 模式也令人遺憾,另外我也希望自定義道具功能可以回歸。有人可能會說,《馬車 8》剛發售的時候也沒有這些功能,所以我不該擅自期待,但對於玩家社區來說,200cc 已經是有超過 10 年歷史的標準配置了,所以期望《世界》在首發時就有 200cc 應該不算過分吧。

話雖如此,《世界》的基礎已經非常扎實,只要有足夠多的修復和內容更新,我完全可以想像到它將來全面超越《馬車 8 豪華版》的那一天,即使它現在仍然是個追趕者。

馬里奧卡丁車世界

總結

Nintendo Switch 2 已正式衝出起點,而《馬里奧卡丁車世界》是一個絕佳的開局方式。作為十年來首部全新的正統《馬里奧卡丁車》,它為原有的設計公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但諷刺的是,其中最出色的部分,依然是那些緊密地遵循了系列經典圖紙的部分:毫不辜負系列盛名的設計精良的賽道,以及獨一無二的本地多人競速體驗。而精準的操作、充滿慶典氣氛的配樂、優秀的整體打磨水準很好地支撐和強化了這種體驗。

我也非常期待頂級高手們在接下來的數月、數年時間中將如何充分利用令人興奮的跑酷機制。任天堂將 30 條傳統賽道與一系列彼此互聯的公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展現了令人驚嘆的地圖設計水準,但《馬里奧卡丁車》系列的第一個開放世界在各個模式中的表現參差不齊。其中最亮眼的新模式當屬「生存賽」,這個刺激的吃雞模式最好地利用了《世界》交錯的道路。

但是再考慮到簡陋的在線多人功能,以及介面和內容解鎖方面一些令人困惑的設計(希望能透過後續更新得到改善),這讓《世界》感覺像是在終點前被藍烏龜殼擊中。但總體來說,《馬里奧卡丁車世界》的底盤非常堅固牢靠,只要進行幾次關鍵的調試,我相信它終將在頒獎台上開香檳慶祝。

優點

  • 設計精良的全新賽道
  • 獨一無二的本地多人遊戲體驗
  • 精準暢快的操作體驗
  • 充滿慶典氣氛的配樂

缺點

  • 對於「開放世界」理念的呈現稍顯不足
  • 聯機功能過於簡陋

評測成績

Nintendo Switch 2 已正式衝出起點,而《馬里奧卡丁車世界》是一個絕佳的開局方式。作為十年來首部全新的正統《馬里奧卡丁車》,它為原有的設計公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但諷刺的是,其中最出色的部分,依然是那些緊密地遵循了系列經典圖紙的部分:毫不辜負系列盛名的設計精良的賽道,以及獨一無二的本地多人競速體驗。而精準的操作、充滿慶典氣氛的配樂、優秀的整體打磨水準很好地支撐和強化了這種體驗。